9月2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会举行有关精神卫生的宣传活动。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报告称,全球大约每两个5岁以下儿童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一数字在2至5岁的儿童中更高达15%。全世界约有5亿儿童受到各种精神障碍影响,其中超过2.1亿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联合国《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自杀,约有1000万人自杀未遂。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全世界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在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患精神障碍而自杀身亡。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达到860万人。
我国是世界上精神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大约有5000万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其中80%是在20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这类患者中会出现自杀倾向的比例会大大增加。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设立就是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


1、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它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行为、认知等多个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每年至少有50万人因它而失去生命。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另一种是重度抑郁症,即抑郁症患者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感觉做任何事都很困难,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倾向。
临床上很多人会将抑郁症与其它精神疾病混淆,比如疑病症是指对自身健康或者周围环境产生怀疑而引发的一系列精神和心理症状)、忧郁症是指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焦虑症、强迫症等等。抑郁症患者会有一个共性,即情绪低落、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倾向。根据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往往不会将自己的症状告诉他人,因此往往会延误治疗时间。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类似情况,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2、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表现形式多样,病程多迁延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分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男性为女性的5倍,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上升。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因素、个人性格、生活事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发病原因。
精神分裂症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呈慢性进行性加重。约50%的病人在首次发作后可复发,其复发率高达80%。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控制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异常(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常见症状有:思维散漫或联想脱离现实;情感淡漠或易激惹;行为怪异或敏感多疑;意志减退或缺乏等。
精神分裂症病人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病,男性较女性早10年左右,到40岁左右发病明显增多,疾病的自然病程可长达20年以上。因此,对本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关心。

3、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epression),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发作主要表现为: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出现言语和活动增多;自我感觉良好;思维奔逸;兴趣增加、精力旺盛、活动增多、不知疲倦,很难安静下来,活动过多,好管闲事等。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该病常常表现为:轻躁狂发作(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思维奔逸等)和轻躁狂发作(心境低落、精力缺乏、兴趣减退等)交替出现的循环发作。根据病程可分为单相型和双相型。单相型的患者在心境高涨时不伴有任何的思维奔逸,也不会出现情感的低落,与常人无异;双相型患者则具有双相障碍的典型特征,可分为躁狂发作(心境高涨、精力旺盛、思维奔逸)和抑郁发作(心境低落、精力缺乏、思维奔逸)。双相障碍患者除了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外,还会出现躁狂症状,可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双相型患者在躁狂发作时可能出现冲动行为,包括自杀或攻击行为。

4、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发育时期,由于脑功能的发育障碍所导致的智力落后,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或丧失。精神发育迟滞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社会适应能力差,生活能力低下,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如不进行特殊的教育和训练,其智力功能可能比正常水平低20%左右。
如能得到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其智力水平可接近正常。
重度:社会适应能力差,生活能力低下,不能独立生活,如不进行特殊教育和训练,其智力水平约为正常水平的2/3。
近年来由于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提高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10~15%(其中轻度和中度各占一半),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50~60%(其中重度占1/3左右)。

5、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状态,多发生于分娩后1周内。这一时期的女性,由于生产造成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加之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照顾婴儿的责任等,使她们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力,情绪低落。
据有关资料显示,50%~80%的产妇在分娩后2周内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50%~60%会在产后1年内自愈。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在妊娠和产后极易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心理障碍,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以及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女性出现产后抑郁后,应积极主动地向家人和朋友倾诉,以得到他人帮助和支持;在家人和朋友中寻找能够理解、同情自己并能提供帮助的人,尽量减少自己一个人独处;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应主动向医生求助,服用医生开出的药物进行治疗;家属和朋友应多关心产妇,让她感受到家人对她的关爱。
产后抑郁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据国外研究显示,70%以上的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产后6周内;50%~60%的产妇会在1年内自愈。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控制和干预,将会严重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6、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强迫症通常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常常让人感到难以忍受。有些患者是间歇性发作,有些则是持续终身,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一定的焦虑。强迫症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1。
强迫症患者除了精神上的痛苦之外,身体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

收藏(0)